当三个简单数字成为新车的核心代号,车企的意图便不言自明。
去年比亚迪凭“2L油耗、2000公里续航”引发外媒侧目,吉利星越L也靠“5米车长、6秒加速、3升馈电油耗”的“563”深入人心。如今,小鹏G7(图片)亮出“857”密钥——这组数字背后,藏着何小鹏对纯电市场的全新思考。

“857”不只是参数,更是用户价值的具象化:
全域800V高压平台:全系标配,如同为整车铺设“超宽电路”。这不仅意味着更快的充电速度,更让能量传输效率大幅提升,基础能耗显著降低。
5C超快充能力:官方实测显示,搭配小鹏S4超充桩,充电5分钟可增补约200公里续航(CLTC),真正实现“一杯咖啡,满电出发”。这背后是宁德时代电芯与小鹏自研充电算法的深度协同。
702公里续航(CLTC):基于超强能效管理,G7长续航版本在工信部备案数据中达成这一里程。日常通勤足以覆盖数周,跨城出行焦虑也大幅缓解。
更值得玩味的是G7的配置策略:
“857”核心性能全系标配,不同版本仅通过智能驾驶软硬件(如激光雷达数量、芯片算力)和舒适性配置(座椅材质、音响系统)进行区分。这打破了行业惯用的“以核心三电性能划分高低配”的铁律。
何小鹏曾在多个场合表达“让高端技术普惠化”的愿景。G7的配置逻辑,正是将续航与补能——用户最基础、最敏感的体验——彻底拉平,把竞争焦点转向智能化体验的深度打磨。这无疑是一种更纯粹、也更需要勇气的产品思路。当“硬参数”不再成为割裂用户的门槛,智能体验的优劣将成为真正的试金石。
小鹏G7的“857宣言”,表面是参数亮剑,内核是对用户核心痛点的精准洞察与平等尊重。当补能和续航焦虑被技术力强势抚平,智能汽车的下半场竞争,或许正回归其本质——谁更懂人心,谁才能赢得人心。
当续航和充电不再是选择题,智能体验的差异会成为你选车的首要理由吗?
特别声明:本文内容基于公开资料整理,客观阐述产品参数与市场信息,无任何商业推广意图,仅仅只为广大读者提供新鲜丰富的资讯。
#头号新车#